“鳞次栉比的贵州民居、错落有致的农家院落、干净整洁的联户便道”——步入毕节市织金县熊家场镇白马村,这独具乡村田园特色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。近年来,白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成为了熊家场乡村发展的一面旗帜,而作为支书的张龙敏,则是舞动这面大旗的旗手。
强支部筑牢基石增活力
“支部强不强,关键看班长”。贰零零捌年初,张龙敏顶着家人的反对和亲朋的不解,毅然接过白马村党支部书记这个“苦差事”,她深知自己的 重大。
好支部是发展的前提,能人带富是脱贫的基础,这是张龙敏上任后没日没夜走村串户后的心得。为了配强支部班子,张龙敏先是自掏腰包,以每月捌零零元的工资邀请红星组的致富能人方志益加入到村“两委”,后由于方志益年龄偏大离职,其又积极动员养牛致富能手杨勇加入村“两委”,以此增强村党支部的带头示范和战斗堡垒作用。
为推动村级民主自治和民 理,张龙敏还在白马村推行“村民议事会”。从伍至壹零户中推选出壹名村民代表,再从中推选出壹零至贰零人组成村民议事会,议事会按照议事规则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后,提请村“两委”落实并跟踪办事结果,实现村民的事自己议、自己定、自己办。同时,建立白马村“红十二条”和“黑名单”管理制度,转变村风民风,有效提高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教育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的村级治理水平。不仅如此,张龙敏还组织开展“农活互助”“访贫问苦”等活动,把婚育新风、普查普治等工作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中,用构建“和谐寨落”来诠释为民服务宗旨。
重民生优化环境增动力
“羊肠小道,泥尘漫天。”壹零年前的白马村,道路狭窄坑洼,走在上边不是拖泥便是带水,苏州捐卵有的村民还住着茅草屋。
良好的居住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。为了改善村容村貌,张龙敏带着村“两委”班子四处跑民生项目,多方寻帮扶资金,先后争取到县级投资贰肆零万元修建通村油路;争取上级资金叁零万元完成肆.叁公里的通组连户便道;争取项目资金壹零零万元修建机耕道壹公里、购置垃圾箱壹贰个、垃圾清运车壹辆,安装太阳能路灯柒陆颗。除此之外,白马村还先后争取到伍零万元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资金,硬化连户路壹捌肆户贰柒陆壹.陆米,硬化院坝肆陆伍户玖叁零零平方米,建花池捌壹壹平方米;争取到贰陆万元修建苗族特色寨门一座;争取到肆零万元建成新型惠民沼气池贰零零口,同时还争取资金修建了农民文化家园、民族文化室、村级综合服务站、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。
群山绵延、绿树掩映、道路宽阔、房屋明亮……村民们用“翻天覆地”来描述村子的变化,村民们说:“我们能有今天的好生活,是因为我们有个一好支书。”
抓机遇优化产业增实力
“谢谢张支书,谢谢省总工会!”牵着刚从支部领回来的小牛,白马村贫困户张三高兴地踏上了回家的路。针对贫困户缺乏资金的实际,张龙敏积极与定点帮扶的省总工会协商,制定了“由省总工会出资购买种牛交予贫困户饲养,种牛出崽后转交下一户喂养,小牛则归该户贫困户所有”的方案,在解决贫困户缺资问题的同时,也鼓励贫困户自己发力“拔穷根”。
贰零壹柒年,安顺市平坝区塘约村的建设经验引起了张龙敏及部分群众的关注,为此,她先后两次组织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前往塘约村实地参观学习,并结合白马村实际,商议制定了白马村“塘约道路”改革实施方案,采取村支部牵头、企业带动、合作社运营、群众参与的“四重”发展方式,成立白马村合作社,动员伍名返乡创业人士、肆零捌户农户参与,累计入股土地伍叁叁亩、资金壹零零余万元,种植小红蒜叁零零亩;同时,组建合作社工程队,先后承包了院坝硬化、连户路修建等项目,贰零壹柒年共盈利叁零余万元,村集体分红陆万元。
→ ←
精彩回顾
多彩扶贫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借腹生子看到的,谢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