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,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”——《阿房宫赋》
仔细对比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就不难发现,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,中国总是走在统一的路上,而西方国家则更加趋向于分裂。
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原并建立封建王朝的君主名叫嬴政,他还有个更加为人熟知的名称,那便是“秦始皇”。
“秦”作为两千年封建王朝的开端,在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。虽然秦始皇在位的时间并不长,但他雷厉风行,推行了书同文、车同轨等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中国的大一统。
不过鲜为人知的是,秦始皇不仅善于治国理政,对待后宫佳丽也很有手段,六国的美女都被他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一、令人头疼的六国佳丽
封建社会有很多陋习不仅为人诟病,而且非常可怕,例如极不平等的男女地位。农业经济背景下,男性是生产的主要劳动力,因此地位更高。
而女性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沦为男性的附属品,所以古代社会才会要求女性“在家从父,出嫁从夫,夫死从子”,总之没有自己的地位。
如此一来,美女和金钱、权利一样,在很多古代人眼里不过是自己的一件物品,喜欢美色的人无不想多占有几位美女。
不过各个时期的法度不同,如《周礼》中记载了相关内容,“士一妾,大夫二,诸侯有侄娣,九女而已”。
也就是说按照周朝时期的社会制度,士族子弟可以拥有一妻一妾两名女子,官职更高的大夫则可以娶三位妻妾,而一方诸侯则可以享受九名女子的服侍。
古代人对“九”这个数字赋予了崇高的意义,一般只有天子才能享受这样的规制,所以拥有九名女子已是最高规格。
然而到了战国时期,由于常年战乱不断,周朝留下的这些礼乐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时人们的需求,尤其在娶妻纳妾方面,更加自由放荡。
有钱有地位的人,即便没有官职也可以拥有很多妻妾,而最厉害的诸侯则更加随心所欲,可重庆中国正规招聘代妈以享有上百名女子。
嬴政的秦军横扫六国之后,中原最终只剩下了一个秦国,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历史时刻。然而六国虽败,但后宫佳丽的人数加一起也不在少数。
如何处置这些美女,其实是个挺棘手的问题。如果直接杀掉,不免会激起前朝百姓的民愤,若是都安置下来,那可是个大工程。
二、秦始皇的妙招
其实秦始皇在横扫六国之前也是个诸侯王,他的后宫妃嫔也不少,据说共有一百二十余位之多,可见嬴政也是个欣赏美色的皇帝。
不过后宫佳丽虽多,嬴政管理起来却一点也不费劲,他巧妙地把这些人划分成了“后、夫人、嫔、世妇、女御”等五个等级,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。
《阿房宫赋》中写道,六国被灭后,“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”,说明秦始皇并没有下令将六国的佳丽全部处死,而是统统接到了自己的王宫,连敌人的孩子们都不放过。
其实秦始皇这么做才是上策,把这些人全部掌控在自己的手里,更不用担心他们有朝一日会造反。
为了系统地管理这几百位佳丽,秦始皇在原来五等体系的基础上又细化了等级,重新定义了“皇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”等称号。如此一来,不同等级的佳丽分别享受不同的待遇,就不存在资源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纷争问题。
事实证明秦始皇的这个妙招果然起了作用,后宫数百佳丽从未让他分过心,所以他才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业上。
然而虽然秦始皇做了很多推动历史发展的大事,但他同时也犯了一些错误,尤其是对于百姓的压榨,成为了农民起义直接的导火索,最终引火烧身,致使秦朝覆灭。
秦被取代后,后世的封建王朝在管理后宫问题上大多沿用了秦始皇的办法,将妃嫔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,按照等级来行使权力和资源分配。
例如在清朝,后宫妃嫔也被分为八个等级,不过名称有所不同,即“皇后、皇贵妃、贵妃、妃、嫔、贵人、常在、答应”等。
结语
秦始皇在治理后宫方面的手段很有新意,不过依据史料中的记载,他并不是位沉迷女色的皇帝。
六国的佳丽虽然全被秦始皇带回了宫,但她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未曾见过始皇帝的面,最后秦二世一声令下全部殉葬,与一个平生素未谋面的男人葬在了一起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借腹生子看到的,谢谢!
|